大多数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化学惰性,并不具备某些特殊功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静电纺纤维的使用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需要对其进行功能化处理。表面修饰技术作为一种成熟且有效的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功能化处理。
通常而言,聚合物纤维材料的表面性质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所决定的。这些表面性质包括润滑性、导电性、亲水性、疏水性、抗静电性、抗雾性、生物相容性、表面粗糙性、黏结性、光泽等。研究发现,大部分力学性能良好且化学性质稳定的聚合物,其表面通常表现出化学和生物惰性;而一些具备活泼表面性质的聚合物,却不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纤维材料表面修饰是通过一些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使其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赋予纤维新的表面性能。
截止目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表面修饰技术包括自组装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溶胶-凝胶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沉积法、表面接技修饰技术、原位聚合法和点击化学法等。通过上述方法,可使纳米纤维表面呈现一定的“生物惰性”或“生物活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耐磨性、渗透性等。功能化后的纳米纤维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和光电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