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直径0.1纳米的反渗透膜技术是怎样“炼”成的?
|
|
发布日期:2015-07-31
|
|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在创新发展的同时还应适用于民生,在当下国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之下,水处理已经是我们必须尽早面对和克服的。目前主流的水处理技术主要为水处理反渗透膜技术,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简单地说,水处理反渗透膜就像是一个筛子,它的孔径只有0.1纳米,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一层层过滤,离子以上的杂质像抗生素、重金属、细菌等都能过滤掉。老百姓家里净水机的核心部件就是这个膜。”近日,山东九章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家昌向记者介绍了这项水处理关键技术背后的故事。
2014年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的总决赛上,九章膜研发团队获得新材料类一等奖。其研制的“微型高通量抑菌抗污染高回收率反渗透膜元件”已成功应用于总装备部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空间站水循环系统(尿液回用系统),并在极度恶劣的使用环境下通过了长期疲劳测试,将反渗透膜的使用极限条件推向了新的高度。
1994年,许家昌就有了在东营成立一家水处理集团企业的梦想。1998年他辞职去了北京。几年后,他带着创业团队以利润分成的方式与中科院下属的九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到2010年,中科院决定将所有的院办公司把股份退回到35%以下,许家昌获得机会去控股一家正厅级单位的公司。2011年,他回到垦利,组建山东九章膜技术有限公司。“之前做车间主任的时候我就不服,为什么水处理渗透膜只有美、日、韩有这样的技术,中国却要全套进口。”许家昌说。2014年之前,因反渗透膜技术由国外垄断,国内用的设备完全靠进口。不服输的他组建了10人的研发团队,历经七年上千次的失败,于2011年成功研发了反渗透膜技术。不仅如此,经过三年时间的技术转换,九章膜公司成功上马了一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将全部的工艺装备、配方、生产参数等等都研发出来,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我国的渗透纳米膜技术已经可以产业化生产,和国外进口的产品对比,我国的产品质优价廉,并出口马来西亚、泰国、巴西等国家,填补了我国从由国外垄断的渗透膜技术进口国内市场的空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