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理工大学牛朝江博士的论文“General synthesis of complex nanotubes
by gradient electrospinning and controlled pyrolysis”在高分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正式发表 (Nat. Commun.6:7402)。doi:10.1038/ncomms8402 (2015)。文章介绍了关于梯度静电纺丝和控制热解的方法制备复杂纳米管。研究结论发现,梯度静电纺丝和控制热解是一种可纺材料多,成本低,重复性好,高收益,可行性高的方法,它为获得多种无机材料的纳米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突破了对每个样品晶体生长取向的限制。在此机制基础上,利用北京永康乐业公司的静电纺丝机SS2534H成功地制备出各种多元金属氧化物、二元金属氧化物以及单金属氧化物介孔纳米管。这种技术被认为可能使1维纳米结构的发展更快地向前推进。此外,这些介孔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能量存储领域以及许多其他领域拥有巨大潜力。
牛博士的导师麦立强教授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Charles M. Lieber教授,其课题组针对当前电化学能源领域电极材料容量衰减快这一关键难题,开展了关于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电极材料可控生长、性能调控、器件组装、电化学储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创造性设计和组装了单根纳米线锂离子电池器件,实现了对结构与性能的调控与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发展了低成本合成高性能一维纳米电极材料的流变相-自组装等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被Nature Asia Materials、Nanowerk等著名网站选为研究亮点报道,并受到锂电池先驱M.S. Whittingham教授等世界一流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