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以“纳米纤维”和“电纺丝”为关键词检索并删除重复的项目后,2013NSFC共计新批准63项,总资助额度为3099万元(见表1)。本刊去年曾统计过2012 年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为 29 个,受资助总额1454 万元。由此可见,2013年不论在资助额度还是数量上的增幅都十分明显。

1 2013年以纳米纤维电纺丝为关键词检索的项目列表

项目名称

负责人

依托单位

多重信号协同放大电化学免疫新方法及其超高灵敏快速检测p53蛋白的应用研究

王晓英

东南大学

硫代罗丹明B酰肼在介孔SiO2纳米纤维膜上的固载化及其对Hg2+荧光传感性能研究

李守柱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基于多铁纳米纤维的微传感器的稳健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谭晓兰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分形原理的阵列静电纺丝机理研究

刘延波

天津工业大学

熔体静电纺丝中的震荡拔河效应

刘勇

北京化工大学

基于喷气涡流下取向微纳米纤维成纱的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

覃小红

东华大学

气流气泡纺制备纳米纤维及其机理研究

何吉欢

苏州大学

金属酞菁(MPc)/电纺碳纳米纤维(CNFs)异质结材料的构筑及可见光催化性质研究

郭增彩

河北工程大学

模拟光合作用的大比表面积、高结晶度超长TiO2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制备

汪丽娜

浙江理工大学

嵌段共聚物纳米纤维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及其在杂环合成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王翠娥

安徽工程大学

碳纳米纤维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生成硫酸根自由基降解污染物研究

张波涛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金属螯合AOPAN纳米纤维配位固定化酶及酶膜反应器研究

凤权

安徽工程大学

共轭高分子/无机半导体一维纳米体相光电异质结的研发及性能研究

王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

柔性无机纳米纤维网络的电纺丝合成与功能研究

伍晖

清华大学

超临界二氧化碳沉积制备一维金属氧化物/碳超级电容器电极与其性能研究

支明佳

浙江大学

力电共同作用下一维铁电纳米纤维的畴变机制

朱哲

湘潭大学

碳纳米纤维"骨架"支撑的三维异质结硅太阳电池:设计和制备

栗军帅

兰州大学

高性能碳纳米纤维/金属氧化物复合膜"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

张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掺杂Na3V2(PO4)3/C复合多孔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嵌入/脱嵌钠离子行为的研究

陈权启

桂林理工大学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型ATP超微电极

阮承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Nafion基纳米纤维三维网络结构膜电极的可控构筑及在DMFC中的应用研究

邹志青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纳米纤维过滤器加载颗粒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陆平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新型正渗透膜与磁性纳米汲取剂制备及其脱盐耦合机制研究

白羽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具有多级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李响

吉林大学

仿植物卷须结构微纳米螺旋纤维的可控制备及其在油污吸附中的应用研究

林金友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便携式静电纺丝装置的研究及其在烧烫伤治疗方面的探索

龙云泽

青岛大学

纳米纤维支撑结构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脱盐性能研究

曹兵

北京化工大学

基于一体化纳米碳纤维复合电极-离子交换膜的强化膜电容去离子研究

李玉平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再生丝胶蛋白质纤维的设计制备

路艳华

辽东学院

聚吡咯/聚乳酸-聚乙二醇导电纳米纤维支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机制研究

刘俊建

同济大学

基于纳米纤维的血浆样品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前处理方法研究

陈利琴

天津医科大学

电纺I型胶原/钛酸钡复合仿生骨膜制备及其压电效应通过L型钙通道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郭洪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仿生学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蒋婷

川北医学院

交联机械生长因子的小口径聚己内酯和丝素混纺纳米人工血管在血管原位再生中的研究

虞剑

复旦大学

基于纳米纤维材料的循环肿瘤细胞高效捕获与释放研究

张南刚

武汉纺织大学

负载抗癌药物的苍蝇脚状硒纳米管/有机物复合纤维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樊姗

齐齐哈尔大学

再生纤维素微球的可控制备及结构和性能关系研究

罗晓刚

武汉工程大学

肿瘤靶向多肽纳米纤维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

杨翠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新型成骨诱导性磷酸化聚酯聚氨酯间聚物纳米纤维支架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无细胞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游正伟

东华大学

面向组织工程支架的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微米丝成型机理及工艺研究

郑雄飞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新型胶原蛋白纳米纤维支架复合GDNF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董大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

纳米组织工程技术联合抑制TGF-β1表达重建尿道的实验研究

李超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电纺芯鞘纳米纤维的分子自组装原位协同调控研究

余灯广

上海理工大学

纳米纤维小径人工血管的微生物制造及其结构调控

洪枫

东华大学

纳米纤维素在生物质复合材料中的分子桥偶联作用及其机制

黄彪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哈弗氏骨单元仿生的钙磷陶瓷/胶原复合植入体构建及压电骨诱导作用机制研究

赵康

西安理工大学

长效可控药物释放静电纺纤维支架构建及抗增生性瘢痕研究

崔文国

苏州大学

新型中空纳米纤维对多酶体系的空间定位组装与应用研究

张松平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多功能聚合物纳米纤维负载Pd单/双金属的可控构筑与电催化性能调控

王艳丽

安徽理工大学

准1-3型陶瓷-PVDF复合纳米纤维有序阵列的制备及压电性能研究

辛毅

吉林大学

仿生多腔中空复合氧化物陶瓷绝热纤维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魏恒勇

河北联合大学

铁氧体纳米颗粒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特性调控与吸波性能研究

周敏

扬州大学

互不溶Si-Sb合金/石墨烯/碳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嵌锂特性与界面结构研究

张培新

深圳大学

PEDOT:PSS/碳纳米管/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有序纳米纤维阵列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杜飞鹏

武汉工程大学

无机复合一维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敏感性质研究

李国栋

吉林大学

(类)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纳米纤维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赵辉

黑龙江大学

天然高分子复合聚电解质纤维的设计、性能和应用

马贵平

北京化工大学

一维单晶/多晶复合结构的构筑及迁移率的调制研究

闫海龙

信阳师范学院

静电纺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多级结构可控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刘天西

复旦大学

复合电纺法制备多级结构微纳米纤维及其力学性质研究

王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性能聚酰亚胺超疏界面材料的电纺制备与性能调控

吴俊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聚合物相分离制备非晶结构色纤维与机制研究

张克勤

苏州大学

功能纳米纤维材料

丁彬

东华大学

注:排序不分先后

新批准63个项目中,青年项目(执行期为2014-2016年)有34项,占项目总数的54%,说明在电纺丝的研究领域中年轻学者更多,似乎也说明这个领域是个门槛低、容易上手、出成果快的研究方向。青年项目的资助总额为836万元,平均每项资助额度为24.5万元。面上项目有29项,资助总额2263万元,平均每项资助额度为78.0万元。

通过项目的标题,我们也可以大概推断今年被批准的项目内容。项目中占比例最高的仍然是生物医用材料,共19项。其中青年项目有12项,占生物类的63%,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组织工程领域,比如血管组织工程有2项,骨或软骨组织工程4项,神经修复3项,支架与细胞间相互作用3项。此外,将电纺材料用于药物释放和输送也是一个热点,约有6项。

在数量上占第二位的研究内容是电极电化学领域,为9项,内容涉及膜电极、微电极、电池电极、电容器等。数量上第三位的是无机材料领域,为8项,内容大多偏向于有序结构的可控制备和纳米器件的性能。此外,分离过滤领域有7项,新材料新体系有7项,催化有5项,传感器有3项。

值得在电纺丝领域重点说的是,在电纺新机理和装置设计上有5项申请获得批准。他们分别是刘延波教授的阵列纺丝、刘勇教授的熔体纺丝、覃小红教授的气流辅助纺丝、何吉欢教授的气泡纺和龙云泽教授的便携装置。可以说,这5个项目恰好体现了电纺丝领域中设备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这几位教授的成功申请也是他们最近几年成果的集中体现。比如龙云泽教授的便携装置和烧伤应用应该就是来源于已经成功申请的电纺丝小型化设备的专利。有趣的是,这和笔者最近看到的一个治疗烧伤报道相近,希望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图2所示)。

在统计出的所有被批准项目中,来自东华大学的丁彬教授获得了最高的资助额度。丁彬教授近几年在表面功能化、疏水材料、无机纳米纤维等领域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今年面上项目获得批准则体现出其成果在该领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此外,有几位青年“千人”和刚引进的学者也在首次NFSC申请中获得成功,为科研生涯开了好头。